放大融资平台效应,优化企业生存环境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6-06-13 09:42:00 浏览次数:1416
——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关注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放大平台资金“杠杆”效应,为我市实体经济“输血”,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不失为当前支持企业发展的务实之举。2016年4月12日,市政协经科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市政府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形势下,通过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支持实体企业渡过难关。
一、实体经济有“需求”
首先,从企业现状来看,经济下行之后,由于宏观整体经济环境较差,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压力大、利润低,资金回笼慢、资金链趋紧的状况,一些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其次,从银行贷款投向看,尽管当前货币政策较为宽松,银行的资金投放有增量,但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各类政府性融资平台。据统计,2015年,全市新增贷款为50亿元,其中,融资平台占到近80%。加之银行对中小企业还有抽贷现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较重。再次,从企业发展来看,由于受到“互联互保”影响,许多中小企业乃至30强部分企业,都遇到了还贷风险甚至债务官司;部分拟上市企业,出于“净身”的需要,也迫切需要解决自身债务与担保问题。
二、融资平台有“可能”
目前,我市共有交投、城投、大航、大行、天禾等几大政府融资平台,从近年来的运行情况看,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市政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而且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也完全大有可为。其一,平台融资更容易。经济下行后,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投入信心不足,惜贷心理加重,而各类政府融资平台成了“香饽饽”,除了银行以外,债券、社会资金等蜂拥而至,相对于企业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多,政策宽,体量大。其二,政策层面有依据。从国家政策讲,现有各类政府性融资平台具有“投资”、“担保”功能,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股权投资、风险投资、提供担保服务等。其三,实际操作有成效。龙源港机担保链风险爆发后,通过平台向企业拆借、担保,既给互联互保链上的企业减轻了偿贷压力,更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实际操作需“规范”
虽然,通过平台资金支持实体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有过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之处。从已有案例看,政府走在前台,平台直接承担债务,既不合规也不可持续,问题的核心在于平台不可直接“借款”和“担保”。而且,部分企业认为是政府行为,延期还款和不还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平台增加了资金风险和政策风险。建议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规范和操作,采取“运作市场化+政府间接调控”模式。一方面,要组建股份公司。市级两个平台分别成立“股份制投资公司”(股本金不低于3亿元)和“股份制担保公司”(股本金在3亿元以上),按市场化、专业化方式运作;投资公司可对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拟上市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亦可帮助企业解除“担保链”,既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这一燃眉之急,又可帮助平台公司创造较好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协调。作为市、镇两级政府及经济主管部门、金融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综合协调工作。一是掌握动向,制订帮扶政策。对财税贡献大,发展潜力大,帮扶有可能的不同类型企业分别施策,平台也可制订相应对策;二是及时协调,帮助实体企业渡过难关。问题发生在企业,协调在政府,解决方案在平台,最终平台按市场化方式与企业签订协议,按银行贷款方式固化模式。
由平台帮助解决实体企业资金瓶颈问题是一个机遇,至少在目前形势下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按市场化方式办事,依规操作,就可实现政府、银行、企业、平台多赢,定能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
部门回音:
在收到市政协反映的关于《放大融资平台效应,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艾晓晖高度重视,要求市金融办阅研,并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市金融办及时召集发改经信委、人行、城投公司、绿洲新城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单位,就吸纳建议合理可行内容,扶持实体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座谈,落实相关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企业上市进展顺利。2015年市政府设立1.13亿元的风投基金,今年又引进镇江国投公司等优质投资方入股风投,目前扬中风投基金已增资扩股到2.15亿元(城投公司1.1亿元、镇江国投0.5亿元、绿洲新城公司0.45亿元、投资担保公司0.1亿元)。鼓励企业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抢占资本市场,今年已有4家企业在新三板、上股交E板挂牌上市(太阳科技、瑞欧宝、威腾股份、津荣激光)。威腾股份等5家企业累计完成挂牌前股权定向增发5.75亿元,全年全市挂牌企业预计实现股权融资10亿元。
二是还贷周转金运作成效显著。2015年,小微企业还贷周转金累计为293户企业发放521笔,总金额17.5亿元;2016年以来,累计为101户企业发放196笔,总金额6亿元,有效缓解了实体经济企业贷款周转困难、周转费用高的问题。
三是金融风险化解平稳有序。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和上级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争取金融资源向我市倾斜。稳妥化解企业互联互保风险,支持优质企业、稳住困难企业。去年以来,由省、镇江市银监部门牵头,分别对我市规模骨干企业华鹏集团、有能集团实施联合授信管理,营造了政银企互信共赢的发展环境,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下一阶段,市政府还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杠杆率
1.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不折不扣完成全年14家企业挂牌和直接融资占比12%的目标。做好企业上市后续规范和引导,鼓励企业通过定向增发、股权融资、做市转让等方式提高融资能力,真正将企业上市的成果转化为引领转型升级的实效。
2.加大债券发行力度。对接省市“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加大债券置换力度,通过低息的项目收益债、棚改债置换利息较高的信托、融资租赁等平台债务,逐步优化期限结构,调优融资结构,将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水平。在绿洲新城公司成功发债19亿元后,积极推进10亿元城投债发行工作,争取年终发债额突破60亿元。
3.加快发展产业基金。积极探索产业基金运营模式,推动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对接各类国家级、省级产业发展基金,创新合作模式,争取资金支持。目前,三茅街道与广发银行合作成立了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投入10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1亿元,缓解了域内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该模式正积极向其他镇区推广。
(二)优化运营机制,推进平台公司转型
1.有效规范对外投资。增强融资平台公司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导向侧重于高附加值和掌控城市资源的产业项目,把盈利能力作为投资的主要风向标。
2.规范担保行为。严格规范担保程序,融资平台公司未经市政府同意不得为非国有企业提供担保,把担保规模控制在合理、良性的范围内,有效防范担保链风险。
3.创新扶持企业方式。相比企业资金紧缺,融资平台公司资金较为充裕,对于有品牌影响力暂时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鼓励融资平台公司在股权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去年以来,绿洲新城公司参与了太阳集团和威腾母线公司股改,同时收购了城区一些优质土地资产,在加快平台实体化改造步伐的同时,缓解了企业资金发展之困。
(三)优化帮扶方法,稳步化解担保链风险
1.放大还贷周转金效应。适时将还贷周转金规模由目前的5000万元增至1亿元,企业单笔申请使用最高金额由500万元增至1000万元,惠及更多的中小企业和规模骨干企业。同时,积极帮助我市企业申请使用镇江市还贷周转基金。
2.壮大担保机构实力。目前担保行业风险较大,镇江市内一些担保公司已经破产。我市两家担保公司运营尚属正常,需适时增加其注册资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担保机构实力。同时,积极引进担保、再担保机构,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
3.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推动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统筹各方力量,想方设法创造性服务。对困难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向分析、逐个“解剖”、逐一化解。帮助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现“破圈解链”;鼓励、协调金融机构灵活审慎地办理转贷、续贷,积极为企业提供资产证券化、收购、债转股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