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政协实际, 扎实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7-09-12 16:15:00 浏览次数:3100
近年来,我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委员反映信息的积极性不高。从参与委员的覆盖面来说总体较低,提交过信息的委员数量仅占全体委员总数的15%。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一是委员的兼职性。政协委员来自不同领域和岗位,大部分精力用于本职工作,对政协工作投入精力较少。二是部分委员的履职责任感缺失。有些政协委员片面追求名誉,把委员的身份看作是荣誉性的头衔。三是有的委员对政协的性质、地位认识不足,认为政协是虚位、二线,所提的意见建议仅作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参考,没有强制约束力。有些委员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也怕给领导捅娄子。四是政协委员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委员对如何履职不甚清楚。有的委员缺乏政治敏锐感,不能及时发现和研究社会问题,不能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2、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尚不完善。目前,我市政协出台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奖励办法》和《扬中市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但在信息工作责任制,信息工作学习培训、采集反馈等方面,都还缺乏详细的制度性的规范。信息能否得到党政部门的采纳和答复,只能部分地从反馈的党政领导批示件中获得。2016年10月,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政协履职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的意见》,但鉴于政协履职的非权力性,相关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信息的质量有待提高。一是信息内容一般化现象严重,精品较少。有的所反映的问题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有的缺乏深层次分析,所提建议可操作性差。二是信息的时效性差。对于一些有明显时效性的稿件,委员往往政治敏锐性不强,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及时报送,错过了最佳反映时间。三是信息不符合社情民意信息的要求。或与党政部门的舆情信息相混淆,或直接以提案的名义和形式报送,格式、内容都不符合信息规范。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完善委员遴选机制,优化委员构成。政协党组要提前介入委员遴选工作。统筹协调纪委、工商、税务、安监、计生、环保等部门全方位加强对候选人的审查。在此之前,政协党组应将本届委员的实际履职表现向党委汇报,为委员是否留任提供依据。要注重对提名人选的考察。重点考察委员联系群众的能力、履职尽责的能力、参加政协的目的。要加强委员履职考核,对履职不合格的委员进行劝退。
2、建立完善信息机制。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做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落实反馈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并确保严格执行。政协自身也要积极推进信息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尤其在信息办理的沟通、反馈环节,要建立完善的机制。
3、进一步提高信息质量。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特别突出对信息挖掘及撰写规范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覆盖面上,一定要确保覆盖所有委员。二是要广辟信息来源。在发挥信息员骨干作用的同时,要立足于全体政协委员,积极动员和鼓励政协各参加单位、各基层联络委、各界别小组、各委员活动小组、各专委会反映信息。要善于从政协开展的各项履职活动中发现挖掘信息。三是要进一步树立学习意识,加强对党情、社情、舆情的分析和了解,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了解和反映信息。四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掌握到的情况要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全面透彻地反映社会问题,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