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协九届十三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4-11-03 15:04:00 浏览次数:16287
冯锦跃
2014年10月
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文化内涵。今年市政协把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重点调研课题,会前,黄主席带领政协建设法制委和研究室的同志,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各镇(街区)及相关部门,召开了方方面面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市政协九届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对此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建议提交本次会议审议。为更好地促进协商议政成果的转化落实,本次会议我们邀请了市政府于市长,以及市环保局、住建局、城管局、农委、水农局的领导参加这项议程,直接听取委员们的意见建议。
刚才,于市长做了很好的讲话,通报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刻的、实事求是的剖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推进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很强的意见,希望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我再讲四点意见,供参考。
一、要确立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生活质量是否改善、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并以此作为就业、投资、居住的考量标准。当前,扬中在产城融合、城市化加速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质量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扬中要想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区域竞争中凸显优势,最大限度获取区域内优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关键还是要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产业结构和城市文明。为此,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贯穿于加速推进城市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重点工作之中,以切实有效的行动,逐步提升和改善环境整体质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二、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主攻关键环节。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四城同创”的深入推进,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了许多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的水环境形势还不容乐观,土壤、河港水系污染较重,大气环境令人堪忧,扬尘、废气、噪音污染比较普遍,可以说我市环境欠账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以现有的人、财、物和技术水平,在短时间内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既不现实也不可行。要针对扬中实际,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几个核心问题入手,逐个破解,稳步推进,使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从而实现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的飞跃。当前要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确保全市饮用水安全。饮用水安全是衡量地区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扬中四面环江,地处长江中下游,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事故频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情环境,决定了我市的饮水安全面临较大风险。因此,首先要加快备用水源地的建设进度,全面提高应对供水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治理,保证取水区的水质。再次,要改进制水工艺,。二是要加强城乡河道的综合治理。要切实加强对电镀厂等重点污染源的排查、治理、改造、搬迁和监督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量。要通过各类建筑的雨污分流改造、城区集污管网覆盖面的拓展,逐步提高城区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要广泛开展城乡河道的生态化治理,因地制宜地推广各种类型的污水生态处理办法,并逐步贯通河道,促进水系畅通,提高河水自净能力。三是要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注重将城市的发展思路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避免过去“大开大发”、“大拆大建”等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转而实现城市体系的“微重建”。要大力发展公交系统,购置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建立完善的公交线路网,引导市民绿色、低碳、环保出行。要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全面落实重点行业大气排放规定,加大建筑扬尘治理,坚持秸秆焚烧和综合利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三、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要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整合市级层面对工业企业的各类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行政许可等方式,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产业层次,降低资源消耗。环保部门要增强执法刚性,对不符合发展要求的行业企业,要全面贯彻“限时整治、限时达标”和“关、停、并、转”等整治措施,对恶意逃避整治、严重违法违规等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纵容。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养老服务、医疗保健等生活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占比。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提倡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科技进步水平。
四、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一是要加快制定出台扬中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今后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修编,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和相关项目具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规划方案的要求,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二是要强化经济政策导向,创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产业、财政、环境等政策,建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估体系,形成导向明确、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三是要完善发展成果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各镇(街区)、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