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2025-05-15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常委会议 » 正文

市政协召开九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3-08-05 15:32:00   浏览次数:1322
7月30日,市政协召开九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市政协常委、各组成单位委员参加会议,市政协各镇街区联络委主任和机关各委室副主任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市委常委、市长潘早云同志关于我市上半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的通报。与会委员围绕今年上半年的政府工作开展了深入协商讨论,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我市桥港经济发展的建议案》。发展桥港经济是推动我市经济快速崛起,提升跨越发展水平,实现“最美扬中”建设的重要举措。我市拥有92.53公里的长江岸线资源。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岸线开发、港口建设、发展临港经济等,形成了一定的江岸经济产业带,濒江临港的独特优势,为扬中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造船、装备制造和物流业提供了理想区域。特别是泰州大桥建成通车,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正式启动,扬中的岸线优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桥港联动发展的条件和格局初步形成。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桥港兴市”战略。为配合做好桥港经济发展这篇文章,市政协将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了调研组,通过召开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座谈会,赴靖江、通州等地考察学习等形式,对我市桥港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市桥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关于促进我市桥港经济发展的建议案》(审议稿)。市政协九届十六次主席会议对此进行了认真讨论,建议提交本次常委会议审议。委员们对此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结束前,冯锦跃围绕促进桥港经济发展,讲话指出:桥港经济,是充分发挥大桥、港口、码头建设形成的交通区位优势,吸引投资和产业转移,发展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正式启动,无疑将推动我市形成大交通、大产业、大开放、大开发的发展格局,使我市拥有更多发展桥港经济的良好基础与条件。从区位来看,泰州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我市更加直接、全面地融入了包括南京、苏锡常乃至整个长三角都市圈,成为连接苏南、苏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从资源来看,我市拥有优越的水域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岸线资源,其中深水岸线达27.5公里,且大部分处于未开发状态,得天独厚的岸线优势,使我市成为全省沿江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在看到桥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桥、大港的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在交通格局变化,各类生产要素资源加速流动的情况下,如果我们缺乏足够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各种要素“截留不住”,就有可能被时空距离稍远但综合成本更低的其他地区吸引过去,大桥就纯粹变成了一个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呼啸而过的“快速通道”,“大桥经济”就纯粹变成了“过路经济”,我市发展桥港经济的目标也势必落空。因此,要充分认识到,桥港带给我市更多的挑战,需要切实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超前谋划,加强规划编制。要围绕发展桥港经济,建设“最美扬中”的目标,统筹对接我市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事关全局,事关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加快编制桥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科学定位,因地制宜进行空间布局。同时,配套编制好交通、水利、城建、生态保护等相关发展规划及各镇(街、区)域规划。

二是要完善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城市体系是桥港经济发展的依托。要加快产城互动融合,加速城乡一体化、整岛城市化进程,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镇体系,推动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要建立与桥港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发展桥港经济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快道路交通、城市防洪、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和供水、供电、供气、通讯、休闲居住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三是要狠抓关键,突破用地瓶颈。土地是桥港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我市人多地少,县域面积狭小,用地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紧抓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难得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政策和指标;要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大力实施土地置换增减挂钩项目,保障桥港发展重大项目建设;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土地存量,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要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设置项目投资强度和用地指标控制,并逐步提高标准。

四是要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力度。要创新方式,继续强势招商,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推动多边、联动开发,与发达地区建立点对点的对接和定向合作;要把握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精心包装一批优势项目,全力争取上级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要树立诚信,争取金融支持,进一步优化政企、银企关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全力争取金融信贷支持;要积极引导和带动民间资金投入,通过制定政策措施,使民间资本成为推动桥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是要强化领导,落实保障措施。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协调重大事项,调度部门间协作配合;要积极争取将桥港开发中的重大战略构想、重点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工程纳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相关计划规划,争取政策倾斜;要研究制定针对性、鼓励性强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要进一步重视人才和智力支撑,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建设与桥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人才招引、培训、留用计划。

会议由市政协主席冯锦跃主持,市政协常务副主席陆国平、汤树良、蒋相根、黄成刚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市长潘早云列席会议相关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