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2025-05-15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深入推进我市智慧警务建设应用的建议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0 09:29:00   浏览次数:6121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智慧警务建设,列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纳入数字扬中建设体系。立足扬中独特地理优势,坚持科学布局、提档换代、整岛覆盖、立体设防,全力推进智能泛在感知网建设,全市重点公共区域、重点行业领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整体推动智能感知数据和公安警务大数据融合汇聚,推动现代科技与警务实战融合应用,高标准打造智慧警务特色品牌。近期,我市智慧警务建设工作高分通过省调研评估,为镇江首家、全省首批。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智慧警务建设应用,4月21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四次主席会议进行专题协商。会前,委员们现场察看市大数据中心、香悦里小区、渔政执法基地等处,实地了解我市在深化智慧警务场景应用、拓展智慧警务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取得的成效。会上,市公安局通报了我市智慧警务建设和应用情况,市大数据管理局介绍了数字扬中一期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家认为,加强智慧警务建设事关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事关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市智慧警务建设应用整体框架初具雏形,数据赋能实战取得一定成效。但感知数据融合、实战场景应用、品牌打造宣传等方面,与上级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问题,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加强统筹,强化保障,让智慧警务底板更牢

1.做好融合“大文章”。积极融入数字扬中建设大局,推动交通、金融、教育、卫健、居民小区等社会面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持续扩容智慧警务“数据云”,构建大整合、高共享的“数据仓库”。

2.提升队伍“软实力”。深化思想认识,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利用现代化信息、智能化手段做好公安工作的行动自觉。通过开展大讲堂、大练兵、大比武等活动,充分调动全警参与智慧警务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营造人人会用大数据、事事用到大数据,用数据说话、靠数据检验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能力,切实发挥智慧警务的科技支撑作用。

3.筑牢安全“防火墙”。始终强化网络安全工作一把手责任,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安全与发展两者并重。建强网络安全防护手段,不定期开展攻防演练及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日常监管,完善信息数据收集使用机制,强化涉密人员纪律教育管理,坚决防止违规查询数据、泄漏警务信息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二、立足实需,精准赋能,让智慧警务功能更优

1.在赋能基础管控上更有力度。对标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新要求,转变警务理念,强化技术支撑,优化主动排查监测预警功能,不断提升发现预防的前瞻性,把智慧警务打造成“化解矛盾、维护稳定、预防犯罪”的前沿阵地。针对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用足系统资源和数据融合,做精做实本地预警数据挖掘研判,最大限度精准劝阻潜在受害人,全力压降电诈案件发案率

2.在创新社会治理上更有精度。围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紧贴长江大保护、安全监管、交通管理、应急处置等场景领域,着力打造精准施策、精确管控的社会综合治理系统。推动智慧警务与舆情监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及时预测预警舆论热度、导向,助力新闻舆论部门抢占舆论高地,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3.在深化为民服务上更有温度。紧盯人民群众交通出行、寻人找失等实际需求,依托“扬中公安微警务”连接群众指尖,自助警务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不断优化对接服务,开发更多具有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事项,以数据流通共享减少群众往返奔波,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交管、户政、外事等业务,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智慧警务”带来的“数字红利”。

三、拓展内涵,加强宣传,让智慧警务品牌更响

1.不断延伸触角,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在做好智慧技防设施面上覆盖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到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工业集中区、沿江等区域,推动智慧技防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由点及面推进,提升智慧警务覆盖密度,力争实现城乡全覆盖、无盲区。

2.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知晓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平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对智慧警务建设及成果的宣传,拓宽市民诉求反馈渠道,增强市民在智慧警务建设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加强与经济条口部门、各镇(街区)的沟通协调,提供统一图文资料,将智慧警务建设成果融入到招商引资宣传中,成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闪亮名片和金字招牌。

3.注重品牌打造,进一步增强影响力。继续坚持实战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以智慧警务品牌创建为抓手,将更多特色亮点工作融入其中,不断推动建设应用迭代升级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智慧警务扬中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