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2025-05-15
当前位置:首页 » 重要会议 » 全体会议 » 正文

上下联动综合治理,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5-02-09 14:38:00   浏览次数:1246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大 会 发 言 材 料 之 三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农业面源污染是我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尽管我市重视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但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广、不确定性大、成份和过程复杂,加之社会上对农业面源污染认识普遍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化肥使用量大。据统计,2009-2013年年均每亩折合纯氮肥用量37.5公斤,其中商品有机肥仅占全部肥料的9%。化肥利用率在30%-40%之间,大量未利用的氮素流失进入河塘,污染水体,加之水体种养,河流富营养问题日益突出。二是农药使用次数较多。以2013年为例,农业部门发布的稻麦两熟指导用药信息为6次,实际每户平均用药在8次以上,多的达14次左右,均量和次数都严重超标。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将达几年乃至数十年。三是畜禽养殖污染严重。2013年全市155个规模畜禽养殖场,共产生畜禽粪便7.13万吨,中小型养殖场采取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措施的不足60%,由于统计口径的调整,仅此一项新增COD排放193吨,占全市新增COD排放的65%,成为我市COD减排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建议市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综合治理。现阶段着力抓好三项工程:

一是全面实施统防统治工程

多年的实践表明,靠一家一户实行用药减量工程不管用,只有实行统防统治才是治本之策。因此,一定要强化植保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通过整合资源,实行农药经销、查虫治病、操作服务一条龙。在完善镇级植保专业合作社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因地制宜组建植保专业队。对服务功能健全、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实行从种、管到收的全程承包;对经济实力一般的村,实行代防代治。各村可将植保专业队与农机服务队有机结合起来,平时抓田管,忙时抓收割。要完善定点经营制度,积极探索和建立供销、质监、农委等多部门合作的农药用量监控体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建议由市财政设立农药减量工程基金和统防统治风险基金,用于添置机动弥雾机,培训弥雾机手,理赔因村级农业服务组织用药不当而导致明显减产的损失,办理农技人员工伤和意外伤害险,增加农技人员工资收入。同时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将农户每年103元/亩的农资补贴统一收缴为植保绿保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土地流转,推进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为实现农药减量奠定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工程

从近年来全市部分农田实施的全量秸秆还田实践看,在目前秸秆有效转化利用渠道不畅的情况下,秸秆全量还田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用量、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重要途径。八桥镇万福村种粮大户戴根宝承包农田100亩,连续十年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平时只用少量氮肥,不施磷肥,每亩使用化肥较之全市均量下降15%,不仅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粮食产量和品质均高于其他农户。

要把 “秸秆禁烧”转变为主攻全量秸秆还田,首先,应加大宣传,通过不断扩大生态农业示范方面积,宣传科学种田典型,引导农民正确认识秸秆还田的积极意义,使秸秆还田成为农户的自觉行动。其次,加大财政补贴,鼓励各村购买集割、埋、抛于一体的多功能拖拉机,尽快补足补齐全市近100台的缺口。同时对现有拖拉机进行技术改造,免费完善刀片加密和稻草抛洒装置,鼓励以旧换新,确保秸秆还田质量和效率。再次,在秸秆禁烧补贴的基础上,追加补贴,奖励实行全量秸秆还田的农户。

三是全面实施中小型养殖场专项整治工程

要大力推广生态规模养殖方式,促进养殖场转型升级。相关部门应指导养殖场认真开展COD减排工作,针对养殖规模、经济状况和周围环境分类处置,对生猪出栏量300-500头的养殖户,逐步引导其搬离自然埭。要督促养殖户配建沼气池。市镇两级政府要加大养殖污染治理投入的力度,补助沼气池建设配套费用。据测算,全市目前共需新建中小型养殖场沼气池约100个,其中发酵池加储液池容积在200-300立方的5个,200立方以下的95个。如单独建发酵池,出栏量在200、300、500头的,分别约需建池资金2.5万、4万和6万,全市共需资金98万元左右。可采取市财政补贴一点、镇村配套一点、养殖户拿一点的办法,建设功能配套、可靠实用的沼气池,力争户户减排。对个别不具备建沼气池条件的养殖户,改建较大容量的三级化粪池沉淀过滤,配套完善污水管道、田间储粪池等设施。另外,积极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鼓励发展消化、处理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企业。

总之,要通过综合举措,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尽快实现全市COD减排目标,不断提高生态市创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