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奥体中心运营管理工作的视察建议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4-06-06 15:38:00 浏览次数:1586
奥体中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继园博园后我市投资体量最大的城市建设综合体。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围绕奥体中心的运营管理工作提出提案。为此,4月24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冯锦跃带领部分委员,就奥体中心工程建设和运营准备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
一、目前工程进展情况及投入运营存在的问题
奥体中心2010年11月经市发改经信委审批立项,工程于2011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用地约179亩,总建筑面积79707平方米,分为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综合健身馆和景观塔5个建筑单体,预算总投资7.5亿元。截至目前,土建工程已基本结束,“一场三馆一塔”全部封顶,金属屋面和玻璃幕墙已全部完成;游泳馆、体育馆中央空调机组,体育场、综合健身馆多联机空调安装完毕;场馆内水电安装完毕;室外景观及污水、雨水管网完成。另有一些设备安装项目因牵涉到与装饰工程的协调,将在后期装饰中按设计要求逐步到位。装饰工程自2013年5月开工以来,目前体育场室内装修已基本完成,田径场跑道的沥青层铺设完毕,场内喷灌系统安装结束,草坪种植完成,扩声系统、照明系统、大屏显示系统、座椅等已经安装,弱电智能化系统进入设备安装和调试阶段,体育场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80%以上,计划6月底前全部完工;其他场馆的装修和弱电智能化系统以及体育工艺工程也都已经开始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前可验收交付。
奥体中心作为我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公用事业项目,它的建成,充分体现了小岛敢办大事、能成大事的气魄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执政理念,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使用好、管理好、运营好这个大型体育场馆群,责任重大、压力空前。从宏观上看,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是世界性难题,绝大多数场馆在没有其他财力扶持的情况下都难以维计。从中观上看,扬中区域小、总人口少,加之奥体中心离人口密集区存在一段距离,场馆经营的人气支撑一时难以形成。从微观上看,奥体中心无地下停车场,体育馆无副馆,不具备举办高水平比赛的条件;同时缺乏经营管理大型体育场馆的经验和人才。此外,其建筑群规模大,运行维护成本高,经初步测算年正常运营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很难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二、加强奥体中心运营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1、要最大限度发挥奥体中心的社会效益。坚持奥体中心的公益性定位,将其作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的优质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一要坚持正常开放。对于体育场,早晚要固定时间,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体育锻炼需求。同时,要坚持资源共建共享理念,将其作为市高级中学开展体育教学和相关体育比赛的场所,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对于其他场馆,市相关部门也要及早做好调研、考察等运营准备工作,力求能够按时投入使用。二要坚持商业化运作。对游泳、健身、青少年培训、会展、演艺等项目,可引进有先进管理经验和专业人才支撑的团队来负责,或者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相关场馆的运营管理,进行分项合作,有效借助外部专业机构的优势、经验和实力,提高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一流的场馆运营管理实现经营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三要坚持行政推动。突出重点人群和单位,加强与各体育协会、中小学校、老年协会、卫生系统以及大中型企业等团体的合作,通过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举办体育比赛、组织职工体育文化活动等,为相关场馆培育一批长期稳定的客户群。
2、要高度重视对场馆设施的维护管理。市政府要强化宏观管理和监督引导,避免“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使用”的现象,更不能把建好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和市场一推了之。特别是文体部门,作为奥体中心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承担起总负责、总协调、总监督的职责,确保各场馆、经营团队之间无缝衔接、有序运营。同时,针对奥体中心缺乏地下停车场、体育馆无副馆等先天不足状况,要采取完善补救措施,综合考虑城区各项资源,做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演艺活动以及群众体育活动的应急预案。此外,针对场馆设施维护管理专业人才紧缺问题,如弱电智能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强电设备维护、暖通设备和电梯使用等,必须持证上岗且有规定人数要求,市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大自身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通过委派现有专业人员外出学习,提供事业单位编制等方式,充实和吸引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公开招聘,将物业、消防、安保、绿化维护以及强、弱电设备维护等交给专业公司来实施,以提高保障水平,降低维护成本。
3、要强化对奥体中心运营的政策支持。一要强化财政支持。奥体中心的设计定位,就是体现社会公益性和“以体为本”的功能。这也决定了场馆的运营保障必须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否则将难以维护正常运转。从其他地区奥体中心的运营情况看,也都得到了市(县)财政的大力支持,如宜兴体育中心,市财政每年补贴400万元,并承担场馆重大改造、维修费用;常熟市体育公园,市财政每年补贴500万元。建议从2015年起,市财政要将奥体中心运营费用列入预算,确保年补助资金不少于400万元。二要强化政策支持。参考各地做法,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管理基本都是公司化操作。但从一些地区的实践经验和教训看,大都采取申请事业单位的名称,企业化经营,即“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既便于管理和运营,又可以在水电气费等方面节省一大笔费用。建议市政府可借鉴这一做法,专门成立奥体中心运营管理事业单位,并给予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这样既能确保场馆运营产生的水电气费用按照行政事业单位标准收取,同时又能为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三要强化税费支持。对奥体中心各场馆的经营性收入,要按照文化产业标准而非娱乐产业标准征收营业税,同时对应缴纳的各种规费,市政府应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