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2025-05-15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加强我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视察建议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4-09-26 15:44:00   浏览次数:1451
8月29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专题视察我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们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并就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建言献策。

一、我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党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条例》精神,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干部培训的客观规律,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工作。一是推进“三大培训”,积极构建大培训体系。形成了“干部培训为中心,学历培训为重点,社会培训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提升“三研”水平,更好服务教学资政工作。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方向,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教研科研调研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出课题,调研出成果,课题进参考,成果进课堂”的良性互动。三是拓展服务空间,有效打造“三大平台”。根据全市党员干部培训需求的新情况、新特点,主动延伸服务触角,拓展服务空间,打造提升《学习参考》、“江洲大讲堂”和“在线党校”三大学习平台。四是注重“三大建设”,提升党校社会形象。切实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建设,不断规范党校运行,构建人才支撑,凝聚发展正能量。2012年,在全省首次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评为“全省优秀县级党校”。但由于历史原因,党校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校园建设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矛盾,给党校教育培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1、坚持“党校姓党”,充分发挥培训干部主阵地作用。一是要突出主体培训。把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作为党校工作的主体和重点,放在首要位置,按照全市干部培训规划和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在培训理念上,要从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出发,坚持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大胆引进现代培训理念和教学方法,以远程教育和信息网络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党校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培训模式上,要改变过去我讲你听、满堂灌的传统方法,根据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适度增加现场观摩和实地调研频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党性锤炼和能力提升,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业务工作能力。当前,要结合协商民主新发展,把人民政协理论纳入党校主体班次的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市情实际,搜集整理实用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有所侧重。二是要巩固学历培训。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的新要求,加强与管理类、经济类、政治类、法律类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争取将我市的干部培训工作纳入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相关教育培训任务,有效借助和利用知名大学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渠道,努力为我市党员干部学历层次的提升搭建平台。三是要拓展社会培训。立足于更好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发展,主动挖掘自身优势,在现有SYB、CAD等培训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培训领域,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创业技能、专业技术类培训。要整合资源,逐步推动各类社会(行政)培训资源向党校集中,不断充实壮大党校社会培训力量。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在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全市广大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奠定智力基础。

2、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当好参谋、助手和智囊。一是要组织集中宣讲。始终将理论宣讲工作贯穿于党校工作的始终,时时关注、了解掌握最新的政策理论动态,充分发挥党校在理论武装、理论宣传方面的功能和师资优势,主动深入机关部门、各镇(街区)、农村、社区,大力开展集中巡回宣讲活动。当前,要重点围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全面深化改革和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生态文明制度建构、反腐体制机制创新等热点问题,通过组织宣讲团,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和阐释,引导广大干部和基层群众正确理解中央的决策部署,理性看待改革中的问题。二是要开展专题调研。要推进调研工作的“本土化”、“特色化”,紧扣“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最美扬中”建设,把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调研的主攻方向,适度增加调研课题数量,着力突出应用研究,多渠道、多途径促进调研成果向政策性文件转化。要强化调研协作,加强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学员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理论和实践优势,努力提高调研的广泛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党校可与市政协研究室、各专委会就事关扬中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问题,共同开展调研,集党校、政协智力优势,更好地为党政科学决策服务。要促进调研、教研、科研相结合,实现教研课题、科研项目、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调研报告、课题讲稿、学术论文的相互转化,真正做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询进决策”,在“教、研、资”的相互衔接转化上实现新提升。三是要提供学习辅导。要精心办好《学习参考》,注重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我市改革发展实践,更多地在具体措施、操作层面,加强研究、多出主意、多想办法,为全市广大干部加强学习、开展工作提供指导。

3、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党校整体形象。一是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外部招考、内部培养等方式,不断充实一线教师队伍,改善优化队伍结构。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实践锻炼和培养,注重把年轻优秀教师推向一线、推向讲台,为他们“搭台子”、“压担子”,做到讲台上多历练,下基层多锻炼,多为年轻老师的成长,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环境。要注重发挥党校的集体力量,对重点课题、重大专题,实行集体备课,从而集思广益,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既可针对教员的专业和特长,输送至专业对口大学定向培养,也可邀请外地名师来扬举办讲座,不断提高党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要切实强化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坚持完善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理念,根据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推进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党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三是要持续推进校风建设。党校校风,是党风在党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党校的精神内核。要将校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培育和弘扬党校校风作为党校精神和党校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作为党校的品牌建设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使“忠诚敬业、求是创先”的校风,真正成为党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成为每个党校人的精神引领和动力源泉,成为每一个学员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