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市档案工作发展的视察建议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5-05-08 15:52:00 浏览次数:1561
4月29日,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专题视察我市档案工作。委员们实地察看了市公安局、新坝镇新治村、天源华威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听取了市档案局关于全市档案工作的情况通报,并积极建言献策。
一、我市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市档案局馆先后被评为“全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市”、“国家一级馆”、“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巾帼文明岗”、“镇江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一是档案利用服务功能日益健全。服务大厅提供一站式、零距离、零收费服务,每年接待查阅各类档案2000余人次,提供档案资料5000余卷册。全市78个单位报送现行文件6000余份,向公众开放,档案史料展示中心每年接待参观1000余人次。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源优势,打造具有扬中特色的档案文化产品,编研材料《扬中不会忘记》获江苏省档案文化精品三等奖。二是馆藏档案资料日益丰富。门类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照片档案、电子档案,建立健全了名人档案、复退档案、知青档案、婚姻档案、企业改制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等专门档案。馆藏横跨清代、民国和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三是档案规范化管理覆盖面日益宽广。全市档案工作领域已由党政公务活动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点工程、重大活动拓展,档案工作规范化层面由市、镇机关向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家庭延伸。截至2014年底,全市各单位共创建省星级档案室128家。新坝镇、八桥镇政府和新坝镇新治村档案室率先建成首批镇、村级省AAA数字档案室。成立全省首家家庭档案学会。30多家企业建成了现代化、规范化的档案室。实现了对30多个重点项目、30多个重大工程档案的跟踪服务、登记备案。
虽然我市档案工作多次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并获得了较多荣誉,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档案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根据馆藏档案数量,经测算我市数字化量在550万页,已完成150余万页,数字化率仅为27%,而苏南多数单位档案数字化率已达到100%,丹阳、句容档案数字化也基本完成。目前,市财政每年仅安排3万元用于档案数字化工作,相对完成数字化需要的130万元缺口很大。二是档案安全建设现状堪忧。首先,档案库房温湿度不能自动控制,导致库房温湿度不达标,影响了档案纸张的保管寿命。其次,5间档案库房内无一监控,如遇火情,后果不堪设想。再次,整个馆内只有9个监控点,还都不是高清摄像头,如果有人借查档之际损毁档案,无法保存证据。三是大档案建设尚未起步。存在重文书档案,轻其他门类档案的情形,很多应该收集归档的档案大量流失。现有档案管理模式分散,造成经费重复投入,档案管理成本增加。四是档案队伍建设人才匮乏。全市现有档案学科带头人数量少、层次低,档案队伍新手多,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且变动频繁,多为兼职。
二、促进我市档案工作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围绕中心,增强档案工作服务发展的实效性。一是要注重丰富资源。不断拓展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的新途径新领域,充分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为扬中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和有益经验,真正使档案馆变成我们的“思想库”、“智力库”。二是要注重跟踪建档。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对涉及扬中发展、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活动、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时跟踪,建立专档,确保无遗漏、无空白,真实保留历史原貌,为推进全市改革发展贡献力量。三是要注重做强基层。将档案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镇村、社区,推进档案工作重心下移,真正构建覆盖城乡社会各基层各单位各领域的“大档案”格局,真正做到档案工作零死角全覆盖。
2、与时俱进,增强档案工作服务民生的主动性。一是要转变观念。真正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档案工作的着力点,拓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重点做到三个转变: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服务为全程服务,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服务,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使档案工作真正从幕后走向前台。二是要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好档案信息资源库作用,以现有馆藏档案为依托,以档案查询窗口和网络为载体,采用咨询、函电查询、在线查询等多种方式尽最大可能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三是要创新技术。加快档案工作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依托新兴技术,努力实现档案工作存储数字化,管理现代化,使用网络化的目标。建议市政府要将档案数字化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并加大投入,足够及时拨付到位,为“十三五”期间我市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
3、完善管理,增强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系统性。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树立“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各类档案工作制度,在立卷归档、库房管理、查阅利用、安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方面,加强档案各项流程管理,确保档案完整、规范、安全。二是要加快“大档案”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在档案馆建立机关文件管理中心,实施集约化管理;尝试撤销各机关档案室,各单位只保管一定期限内的现行材料,材料办结后全部移交市档案馆机关文件管理中心,由档案馆专业人员进行集中整理归档,既能使档案馆成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信息服务中心,又可节约档案的日常管理和劳务费。有条件的镇(街、区)也可建立档案馆,推进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少数行政村因财力薄弱、办公场所限制,短期内无法达到星级标准的,也可试行由镇(街、区)代管档案。三是要强化档案安全建设。建议将档案馆的安保工作交由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负责,派驻保安,增设全覆盖无盲区的高清监控点,库房温湿度控制系统实行联网运行。四是要加强学术交流。要以档案学会换届为契机,联合档案业务专家和骨干力量,更加深入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参与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攻关,为繁荣档案事业添砖加瓦、贡献力量。五是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档案人员,优化档案人员结构;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指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积极组织创建星级档案室,提升全市档案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