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2025-05-14
建言献策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言献策 » 建言献策 » 正文

关于促进我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 建设的视察建议

信息来源:扬中政协   发布时间:2017-06-01 16:05:00   浏览次数:2771
5月12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作进行专项视察。委员们先后来到新坝镇、三茅街道、经开区等地健身点实地察看,详细了解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情况。随后,听取了市文广体局关于全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的情况通报。委员们认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原则,通过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提高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等举措,不断建立和完善了体育为民、惠民、便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针对该项工作中存在的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群众健身方式单一、体育健身设施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要多渠道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城乡公园、绿地、广场、景观带的建设和改造之机,积极建设体育健身休闲设施。要大力推进健身步道的规划和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全域旅游等工作的开展,同步规划建设健身场所。建设过程中要把好“规划关”、“建设关”和“验收关”,确保体育设施配套的达标率。

2、要推进基层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督促各镇(街、区)和村、社区按照《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本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对已达标的体育健身站点要加强日常管护;对达到使用年限的健身站点进行改造更新;对场地面积不达标的站点,要通过改扩建等形式,确保活动场地达标。

3、要做好居民小区健身场地设施的配建工作。对新建居住小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健身场地和设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并交付使用。对已建成的居住小区,通过改造等方式配建全民健身场地。

4、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分时段将本单位体育场所向社会开放,提高这类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供多元化的健身指导和服务

1、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分级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结合扬中实际,在舞龙、舞狮、划旱船等特色民俗活动方面,为市民提供更加专业化和多样化的健身指导和服务,推行适合各类人群的健身技能培训。

2、要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奥体中心国民体质监测站的作用,通过宣传发动,引导群众进行体质检测,并针对性提出运动处方,确保每年完成3000人以上的测试人次。建立完善市民体质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公布市民体质检测结果,增强全民健身意识,科学指导市民的体育健身活动。

3、要大力促进体育社团发展。加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按照“有人员、有场地、有经费、有活动”的要求,提高体育协会、健身俱乐部的服务能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同时,建立协会、健身俱乐部、体育社团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

三、坚持制度保障,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1、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市财政要逐步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用好用足体育彩票公益金。鼓励社会各界以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兴建和管理全民健身设施,资助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要抓好长效管理。坚持公共体育设施“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以乡镇、街道、社区(村)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明确健身场所的管理维护责任单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建立和落实服务规范、安全管理、维修保养等制度,定期对体育健身设施进行巡查和维护。严厉打击恶意损坏和盗窃体育设施的行为。在各健身场所设立监督维修电话,通过全民参与,共同维护体育设施的正常使用。

3、要强化监督考核。加大市委、市政府“八位一体”机制中对体育设施建设维护工作的考核力度,并确保奖惩到位。

四、坚持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

1、要加大科学健身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健身知识讲座和报告会、开展健身咨询、组织体质测试等方式,利用报刊专版、电视电台专栏、全民健身网站专题、手机短信、公益广告、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宣传健身知识和方法,扩大健身信息发布的广度和深度,引导群众科学健身,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打造全民健身品牌。充分利用和发挥奥体中心阵地作用,结合现有的一些健身场地,精心策划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体育健身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市级层面的全民运动会、镇(街、区)层面的综合性运动会以及全民健身月活动,确保全民健身活动全年有安排。

     3、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大体育类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积极推进际华园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的对接服务工作。加快建设扬中曲棍球训练基地,使其成为扬中竞技类体育发展的一张名片。要立足于促进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全域旅游工作的开展,大力引进休闲养老养生类项目建设,打造集养生、休闲、娱乐、健身、康复为一体的产业集群。